爱“挖祖坟”的郭沫若还要拆城墙,林徽因气到病倒,如今后悔莫及

编辑:admin 日期:2021-03-22 09:08:42 / 人气:

北京城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世界奇观。北京城建立至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其中有900多年都是作为一国之都,极其具有历史价值。
在过去的几千年的封建时期,战争是各个朝代变更的重要手段,而这厚重的历史城墙就是抵御战火的强大武器。古老的城墙不只是每个王朝的记忆,同样也是人类发展文明史的证明。
▲1959年北京崇文门
现存的明朝时期的北京城墙只有两处了,曾经的恢弘只剩崇文门至东南城角楼这处历史城墙了。
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那段与北京古老的历史城墙有关的故事。
▲ 郭沫若旧照
“拆”派
祖国成立以后,一切唯“新”至上。改革派认为新的北京城应该是焕然一新的新都市,必须与国际社会接轨。旧城墙代表旧思想,不思进取的封建思想,所有关于历史之旧都必须焕然一新,以郭沫若为代表改革派认为必须“拆”拆的不是城墙,而是封建旧思想。
郭沫若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和文学家。他认为自己代表的是新中国新思想,所有的老旧之物都应该被革新,这才是革命。在新中国成立之时,似乎做好表面的新已经是迫不及待需要开始的工作,所以这个决定也得到了大部人的认同,却也是后世的遗憾。
▲北京老城墙
在我看来,古老的历史才是最威严的存在。不断更新的历史文明都是由历史文物记载的。对于属于我们的文化文明我们不应该抛弃,应该进步的从来都是思想而不是形式上的新事物。
那高大的城墙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城墙,而是属于我们的华夏儿女的象征。这些城墙是有历史温度的,他们在风雨中从未动摇,反而更加坚毅美丽,这才是我们的悠久历史和令人尊重的精神文明。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合影
不可“拆”派
当时在一片拆除声中,能说出不能拆的人是相当勇敢的。他们就是梁思成夫妇以及陈占祥。
逆流而行从来都是不易的,他们争相奔走希望可以阻止这场历史灾难,提交了一份万字报告《关于中央人民政府区行政位置的建议》。
建议对于历史城墙的保留以及合理规划。包括才女林徽因也积极努力争取,她说:“拆了这些八百年的古城墙,来日方长,就算后悔了复原重建,赝品的城墙没了历史的厚重感,只是件多余的摆设。”但最终即使患上了肺病也无法阻止城墙被拆。古城最后还是没了。
▲陈占祥旧照
城墙被拆除的那段时间,总会发现有个老人满含热泪含恨而立,他就是梁思成先生。梁先生对古城的热爱不仅仅是历史的爱,更是对未来中国文明缺失的遗憾。
▲孔庆普
还有一位老人,孔庆普老先生,他也对古老的城墙充满了热爱。终于在1951年,等来了周恩来总理同意拨款15亿元修缮城墙,这项修缮的工程就是由孔老先生主持的。没想到林徽因一语成谶,古城的作用被发掘出来,政府又要大兴土木,建设“古城”,旨在恢复当初古城的风貌。专家们也真的试着去复建了古城墙,只是假的终究没法代替真的。
但没有想到的是当局的要求是让他拆掉这些古老的城墙,仅仅是“为了北京的现代化发展”,亲手修复又亲手拆除,年迈的老人心力交瘁痛不欲生。
▲ 孔庆普 旧照
在当时的工程现场有一幕被许多人记住了,那就是孔老先生和助手将所有的古城墙的丈量数据都一一记录下来,把每一个角落都绘制成册。厚厚的图纸和密密麻麻的数据记录着城墙的每一个细微之处。
▲孔庆普手稿
后来,孔老先生的儿子回忆说,他的父亲心里一直有一座城,那个城鲜活的存在于他的世界,里面的一草一木都清晰可见,但你如果问他今天吃过什么,他却想不起来,他记忆里一直都是几十年前的事情,那段有关于古老城墙和城楼的故事,永远存活于这些默默无闻的英雄的生命血液中。
▲ 修缮前后的城楼
结语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精神文明被重新提起。那些残留的城墙成了我们中国华夏儿女的骄傲。
政府越来越重视古城的文明作用,各地兴起了重建古城风潮,都渴望恢复历史上的恢弘。但复建永远只是模仿,真的消失了就再也回不来。
对于现代需求的过多考虑,历史空间感不足,设计建造手法的不成熟,关于原状的数据档案不足,建设后的古老城墙与之前并无太多的相像之处,那历史的面貌消失就不可恢复。
▲北京老城墙
如果当初没有无脑的追求一切都是唯新至上,强烈要求拆除古老的城墙,现在的北京城会是怎样的情景?是否更能代表中国上下几千年的悠久韵味呢?
如果当初还在,现在的北京城会是怎样的存在呢?结果不得而知,但我们一直清楚的明白,那些在历史中始终坚毅的城楼和城墙是我们心里永远的依托和骄傲。
当然,事情的发展总是分为两面的,总会有不同的声音,人无完人,事无绝对。我们一直蹉跎的今天,在明天也会成为过去,成为历史,而我们更应该向前看,共同努力创造更美好的家园!

现在致电 0731-6554677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