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地方有5000年前的四室一厅,还有防洪城墙……

编辑:admin 日期:2020-07-27 13:44:54 / 人气:

7月23日中午,持续降雨过后,天气异常闷热。在应城市区西南城北街道办事处星光村的大富水河边,堤坝上依然有防汛的帐篷。虽然洪峰早已过境,但防汛的人们,没有丝毫大意。
在他们脚下的田野下面,就是新石器时代的门板湾遗址。门板湾古城,是我国首次发现新石器时代用于防洪的城池,5000年前的先人们,就曾与大富水的洪水斗智斗勇。
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融。
博物馆里的“四室一厅”
7月25日,在孝感市博物馆二楼“孝感文明史”展厅,墙上一个距今5000年的院落房屋模型,吸引了许多前来参观的市民。人们纷纷站到跟前,拍照留念。
“新馆1月8日开馆,早就想来参观了。”来自应城的李新武是个“考古迷”,得知孝感市博物馆新馆开馆,他就计划春节期间来看看。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计划泡了汤:1月23日,开馆仅仅半个月的孝感市新博物馆关闭。
5个多月后,随着孝感新馆肺炎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和好转,6月23日,孝感市博物馆重新开馆。李新武这才找着时间,带着孩子前来参观,赴这场迟到的“历史约会”。
“我最想看看我们应城的门板湾遗址出土的东西。”李新武说,他家就在城北办事处,门板湾遗址去过很多次,但是因为没有大规模发掘,那里还是一片田野。“我和孩子讲过,这里有5000多年前的四室一厅,他还不信。今天带他过来亲眼看看。”
李新武所说的“四室一厅”,就是墙上的这个房屋模型。整体为土坯砖墙体, “四室”呈一字形排列,宽16.5米,进深7米,建筑总面积为115.5平方米,为土坯砖砌成,墙体保存高度平均约1.5米,最高处达2.2米。房子周围有由围墙构成的面积达450平方米的大型院落。
各房之间有门相通。和4个房间等长的走廊与各房有门相通,“厅”位于走廊的另一边。在4个房间里,共有7扇窗户,其中5扇为落地窗。窗框、窗楣、窗台和窗扇轴枢等保存完好。在3个房间内靠落地窗边均有约1平方米的火塘,塘中有柴薪灰烬。3个大房间内各有1个布满蜂窝孔状的鹅蛋形泥巴坨,贴在靠近火塘的墙壁上,形如“插座”,火燎烟熏痕迹明显,专家们认为,这是先民保存火种的工具。
做工之巧妙,令人叹为观止。很难想象,这是出自5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人们的大手笔。
田野里发现的“国宝”
在应城市博物馆里,也有一个门板湾遗址的展厅。
“当初发掘的时候,那可是相当轰动。”馆里一名工作人员介绍,门板湾遗址,尚在田野发掘期,就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在我国极为罕见。此前,它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列入“20世纪中国考古大发现”。
门板湾的发现,源于40多年前的一次文物普查。1979年7月,当时孝感地区博物馆、应城县博物馆联合进行文物普查,发现了门板湾遗址,但仅确定遗址面积15万平方米。
1998年底,为配合长荆铁路工程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调查发现了门板湾遗址及遗址群,决定对门板湾遗址进行第一次发掘。考古人员在遗址西城垣北段进行探方解剖时,发现一道道规则的黄色印痕,怀疑是房子之类的建筑。
发掘现场
据当地村民介绍,听说古城墙里可能有房子,当地村民都跑来看。沿着黄色印痕的边缘挖下去,一座大屋逐渐出现在人们面前。此次发掘,重新确定遗址面积为110万平方米,城址面积约20万平方米。
2000年初,对门板湾遗址进行了第一次全面调查和第二次发掘,历年发掘总面积近1000平方米。2001年6月25日,门板湾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首次发现结构完整、墙壁和门窗保存完好的原始社会房屋;首次发现新石器时代院落式房屋;首次发现已知年代最早的土坯房屋建筑;首次发现新石器时代房屋落地窗;首次发现室内火塘;首次发现新石器时代人类保存火种的“插座”……
随着考古人员的不断发掘,屈家岭文化早期的一个考古重大发现,出现在世人面前。
防洪古城上防汛忙
由应城城区出发,往西南方向约3公里,就到达了城北办事处星光村。这里是大洪山东延余脉向江汉平原过渡的结合部,低矮的半丘陵与河湖交错。
时值正午,太阳高挂,气候炎热。洪峰虽然早已过去,但是穿境而过的大富水,水位依然居高不下。
在大富水的河堤上,相隔不远就有一个防汛帐篷,不时有巡堤的防汛人员在堤边细细查看。“虽然已经出梅了,但是水位还没有降下来,不能掉以轻心。”一名防汛人员说。“5000年前的人都能在这富水河边生活,洪水更加不是我们的对手。”
堤坝外面,是广阔的田野,水稻长势正好。
院落示意图
在110多万平方米的远古人类特大聚落群中央,雄踞着一座占地22万多平方米的古城。城内一处建有围墙的400多平方米院落中,带走廊的“四室一厅”宽敞明亮,高出地面2米多的墙壁上门窗布局合理。各室内火塘中柴薪灰烬尚存,插在墙上火种“插座”中的火种,似乎仍然燃烧着猎猎火焰……
距今5000多年前江汉先民活动的这一壮阔遗迹,就在这田野下面,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进一步发掘。
发现的这座房屋,与古城城墙是同时代建筑,房屋建筑时间略早于城墙,被发现时,房屋似乎被“拆迁”了,被城墙压着,而城墙脚下,有水浸泡的痕迹。
曾任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的王红星等专家根据门板湾遗址的考古发掘资料研究认为,门板湾古城的建筑似乎与洪水有直接关系。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的门板湾先民傍河而居,以稻作农业为主,长年累月与水打交道,屡受洪水之害。早期分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无力抗御洪水灾害,而当这里发展成为中心聚落群时,人们就有集体力量来修筑防洪设施了。
5000多年过去,大富水依然时不时地展示着洪水的威力。梅雨期间,大富水几次超设防、警界水位,启动三级应急预案,防汛人员巡堤,构建子堤防漫堤……
又一次,洪水败下阵来。

现在致电 0731-6554677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