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考古界曝出惊天内幕:宜春古城墙遗址被推迟40年出土

编辑:admin 日期:2021-08-15 15:33:02 / 人气:

离清明还有半个月时间,江西宜春市区的气温格外闷热,穿着背心的刘冬正忙着给家门口种的菜锄地。面前不足十米处的一处小土包上,不时的有市民前来打卡拍照。
土包的四周,尽管被文物保护单位用绿色铁皮围档围住了,但仍然挡不住好奇的市民把手伸进围档缝隙拍照,或视频。而连接市民手机屏幕的另一个世界,则是宜春市中心城区去年6月出土的宜春古城墙遗址。
据江西文物考古研究院2月19日消息称,宜春高士南路东西两侧考古发现的古城墙遗址,经考古人员研究判断为修筑于晚唐五代时期的袁州府(宜春古称)外城的南面城墙,或是全国现存最完整、最雄伟的唐代城墙遗址。
这则重磅消息在引爆考古界的同时,也让意外出土的宜春古城墙遗址泄漏了“天机”。“我们已经在遗址上睡了整整40年的时间。”据紧邻遗址、已被拆迁的宜春市林业局家属大院(以下简称林业大院)留守老人透露,早在1981年建设林业大院时,就挖到了大量埋藏于地基下的古城墙城砖。“直到今天考古人员过来,我们才知道自己住的房子竟然建在遗址上。如果局里当年将此事报告文物部门,有着1200年历史的宜春古城墙遗址早在四十年前已重见天日了!”
宜春市林业局当年为何要“隐瞒“”这段“秘辛”?在得到该林业局相关人员称“不知情”的回复后,有知情人士向二三里资讯透露:如果林业局当年按照《文物保护法》之规定,在建设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立即向文物部门汇报并停止施工,林业大院随后相继扩建在遗址上的20余栋家属楼恐怕就盖不起来了。
负责遗址现场的宜春市博物馆相关人员告诉二三里资讯,经考古人员研究判断,确实存在包括林业大院在内的部分建筑建在宜春古城墙遗址上,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地下遗址的文物安全。但是,“我们过去从来没有接到这方面(古城墙砖)的报告。”
市民眼中的遗址回填
76岁的刘冬每天早上醒来,从林业大院一栋楼的阳台望去,就是自家种的菜园子。他从宜春市林业局干部岗位上已经退休十几年了,平时没事的时候,在家带孙子种菜,一家人日子过得平稳安逸。
自2020年6月份自家菜地上发现了古城墙遗址后,他们所住的林业大院周围开始热闹起来。一时间吸引了不少考古学家及历史学家的“眼球”,每天不同衣着的考古人员进出遗址现场,还不时地从其内传出机械的轰鸣声。
据史料记载,宜春古称袁州,汉高祖五年立袁州府,开始筑城,有着2200年的悠久历史。到南宋时,宜春古城与赣州古城并列为江西地区最坚固、雄伟的古城,素有“铜袁铁赣”美称。但遗憾的是,这座古老的城墙历经战火已变成了废墟,然后就消失不见了,几百年来,历史学家一直对它的下落感到困惑不解,他们一直相信它埋在附近的另一个地方。
此次出土的遗址位于高士南路(原红星路)南端,系施工队在施工这条城市主要干道时偶然发现的。据了解,高士南路起于朝阳路终于平安路,长700米,宽30米,设计速度50km/h,于2019年10月开始动工建设。
从公开报道获知,该遗址出土时,宜春市文广新旅局立即责令该区域停止施工,并对已暴露的城墙遗址进行回填保护。在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后,从2020年11月16日起,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宜春市博物馆组织了宜春古城墙遗址考古队,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抢救性考古发掘。
从新闻报道看到文物部门对遗址采取的回填措施后,附近市民告诉二三里资讯,“我们看到的可不是这样,回填怎么会在埋有古城墙的公路上用压路机一层一层地用水泥砂子压实?将来新路通车后产生的剧烈震动,会对地下的古迹产生毁灭性伤害。”
据江西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介绍,在发掘的遗迹不能马上得到有效保护的情况下,如果让遗迹暴露在户外,经过风吹日晒,要不了多久遗迹就会面目全非。正确的做法是在遗迹上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把挖掘出来的土回填回去,这样在将来规划好以后,再清理的时候,能够很容易把遗址的原貌揭露出来,也就是说回填是为了更好地保护遗迹。在回填土的上面可以作一些浅层耕种,但是不能在上面挖坑、种树和修路等。
虽然距离遗址回填时间已经过去9个月,二三里资讯发现遗址现场,已经按照上述要求用铁制围档围住了四周,塑料薄膜覆盖裸露外表的古城墙,但无论是在遗址东西两侧现场还是连结两侧遗址的公路段,均看不到回填的痕迹。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这条新修的道路犹如开了一个大大的口子,以公路为分水岭,将这段出土的古城墙拦腰折断一分两段。目前这条公路地面也全部铺上混泥土作了水泥硬化,“真有种感觉试有通车的错觉。”
“修建公路将会使古城墙遗址一分为二,对遗址的保护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我们非常痛心。”很多市民质疑宜春市文物保护单位,认为这种回填的做法纯属弄虚作假,是应付上级文物保护部门检查的。
遗址上的林业大院
连日来,经过几场小雨洗礼的宜春古城墙遗址显得万分落寞,二三里资讯沿着遗址东侧向东步行十几米,就到刘冬所住的林业大院。
如今,占地面积约60亩的林业大院几乎夷为平地,已被拆迁的面目全非,目前仅剩三栋破败的楼房耸立于废墟当中静候拆除。其中最前方的两栋大楼早已人去楼空,而在它身后的一栋却住着刘冬这般年纪大的老人还在苦苦坚守着阵地。
雨过之后,清晨的林业大院还是有些凉意。刘冬裹着羽绒服从家里走出来,在楼底下跟邻居们拉起了家常。在这里居住的人,大多数是宜春市林业局机关及下属单位的干部职工和家属,极少外来人中途购买了这里的二手房。“为了配合市里棚户区改造政策,我们大院近千名居民整体搬迁走了,现在就剩下我们这栋房子没谈好拆迁补偿款。”
见我们前来咨询遗址之事,在场的老人们告诉二三里资讯,现在出土的古城墙只是遗址的一小部分。“前段时间,考古队在我们大院打了好多钻孔,并打出了很多古砖残片,他们说我们大院地底下遍布着大片的古城墙遗址。真没想到,我们在有着1200年历史的遗址上睡了40年竟然完全不知!”
在刘冬等老人的带领下,二三里资讯可以看到,林业大院废墟当中留下考古队打下的钻孔痕迹。如果不是他们的指点,二三里资讯根本无法看出这地底下就是1200年前宜春先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地方。
刘冬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宜春市林业局机关工作,从小科员一步步做到副调研员退休,他对林业大院的变迁和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如数家珍。据刘冬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局里刚开始在这里建家属楼,就在挖地基的时候,施工队意外挖出了很多古城墙砖。随后,局里先后在大院里盖起了20余栋6层楼的房子,每栋大楼都会从地下挖出不少的古城墙砖。“大院里上了岁数的老人都知道这地底下埋藏了很多古城砖。”
现年82岁的李大爷当年目睹了好几次挖掘,他回忆说:“每次在地基挖到三四米深的时候,就开始发现了古城砖,随着越挖越深,古城砖出土的也越来越多,偶尔还能见到一些带有“官”字的砖头,而这些砖头跟现在出土古城砖完全一个样。”在场的人每次把挖到的东西报告给局里的领导,可能是那个年代的人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大家都没有把此事放在以上。就这样,林业大院的扩张一直没有停止对地底下古城墙遗址的侵蚀。
屡次挖出的古城砖
宜春古城墙遗址上的建筑不仅仅只有林业大院。
据此次联合考古队领队、江西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肖志标介绍,宜春晚唐古城墙遗址地表虽已无城墙遗存,但掩埋在地表下的城墙遗迹尚能看出城墙走势、布局、构筑工艺及大体沿革。从这点来看,这只是显示地下宜春古城墙遗址的冰山一角。
二三里资讯依据考古队的提示,沿着出土遗址东西两侧延伸段方向多方寻找古城墙遗址,发现此遗址紧靠平安路、沪昆线等城市主干道和重要交通线,西侧延伸段附近建设有宜春四中昌黎校区、浙赣友好医院等地标性建筑物,以及城下巷拆迁小区等多个住宅小区,商业繁华,人流量巨大......而在我国唐宋时期,如今的这处繁华闹市地段却属于城市边界,周边一片荒芜。
在紧邻西侧遗址的城下巷拆迁小区,袁州区灵泉街道办事处黄泥塘社区办公楼也设在其中。这里的居民告诉二三里资讯,十几年前,这附近还是一片小山包,他们是2009年从异地安置过来的拆迁户,目前仅有近40户安置户是自愿过来的,其余的一百多户作为公租房都被政府租出去了。
据该社区相关人员介绍,城下巷拆迁小区在建设过程中,也挖出过很多类似的古砖,有的被私人收藏,有的被当成渣土,还有的卖作装修材料,“我小的时候,经常在这里看到有人从土里挖到不少类似砖块,当时都觉到这些砖块不是什么特别珍贵的东西,后来附近发现了古城墙遗址,我们才知道自己以前挖到的古砖都是古城墙遗址上的。”
“遗址附近都是高层建筑,地基深十几米,而这下面的遗址也就距地表2至3米。”说起遗址的现状,负责遗址现场保护工作的宜春市博物馆一郭姓负责人痛心疾首,经考古队研究认为,现出土的古城墙只是整个宜春古城墙遗址最初地基的一部分,而那些建在其延伸段遗址上的建筑已将地下遗址全部破坏掉了。
建设单位瞒报
二三里资讯了解到,过去,在出土遗址附近的一些建筑项目开工后,工地陆续挖出不少类似唐代时期的古城砖等文物。但施工方并没有向当地的文物部门汇报,这才导致去年古城墙出土时才揭开了宜春古城墙遗址面纱。
依据《文物保护法》规定,“在进行建设工程或者在农业生产中,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文物,应当保护现场,立即报告当地文物行政部门。文物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在24小时内赶赴现场。”《江西省文物保护条例》也明确了这条规定。
那么,上述建设项目屡次挖出古城砖是否及时向当地文物保护单位汇报过?宜春市博物馆郭姓负责人告诉二三里资讯,“我们过去从来没有接到过这方面的报告。”由于早前对《文物保护法》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很多人对文物保护意志比较淡薄,造成不少人压根不知道去汇报。
而涉嫌的建设单位对过去地下是否挖出古城砖之事,也声称“不知情”。宜春市林业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二三里资讯电话采访时称,他从小在林业大院长大的,从来没有听过这个传说,也没听过老人讲过、议论过此事。“我曾管过老干部一段时间,不可能不知道这个事,文物保护老干部都清楚的,发现这么大的事不可能不去报告。”
当地文物专家、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李教授认为,史书记载得非常清楚,宜春(袁州)古城处于袁河南面,依水而建,东西稍长,南北较窄,略成长方形;古城整个区域范围东至现在的明月南路,南到平安路,西临宜春南路,北旁秀江,面积大约1.5平方公里。林业大院、城下巷拆迁小区、宜春四中昌黎校区、浙赣友好医院等建筑都处在宜春古城墙遗址范围以内,“稍为懂点当地历史的,都知道这片区域可能存在文化遗址,尤其是附近的建设单位不可能不知情。”
这些遗址上的建设项目为何要隐瞒不报呢?二三里资讯试图从中找到答案,但由于时间跨度太长,该林业局领导已经换了多次,四十年过去了,现任领导几乎都不清楚这个事。有知情人透露,建设工地上一旦发现文物就得停工,花费大量时间及耽误工程进度不说,凡因进行基本建设和生产建设需要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等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也就是说,建设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不但要停工,还要支付考古所需费用,这让一些开发商或建设方隐瞒不报,大量文物遗迹遭到无可挽回的破坏。如果碰到大的遗址,这些建筑最终没有一家能顺利通过“审批”的,“为此他们(建设单位)是不会说的,一说房子就做不了。”
知情人所说的“审批”是建设单位另一个隐瞒的重要原因。依据《文物保护法》之规定,“进行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报请文物部门在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待文物行政部门进行考古勘探并出具相应手续后,才能继续施工。”
“但是,在实践中,尤其是在地下文物保护区内,有些基本建设工程项目不经过文物部门,就能拿到许可证,有的甚至什么证都没有就贸然开工。即使发现了隐藏在地下的遗址等文物,建设单位出于赶工期的考虑,也往往采取隐瞒不报的对策。” 当地土地和文物部门的知情人士告诉二三里资讯,上述建设单位的建筑并没有到当地文物和土地部门的审批,即使审批了也明显违背了我国土地建设和文物保护的相关规定。
“国家文物局对上述大规模侵占遗址的项目审批非常慎重,根本不会同意”。李教授说,对于遗址保护来说,当地文物部门是第一道防线,拥有监督开发权力。因此,当地文物部门无权对遗址占地进行建设批复,只能依程序报到省政府再经国家文物局审批。
3月16日,二三里资讯对“林业大院、城下巷拆迁小区等建设项目是否作出审批”等问题致电了宜春市博物馆,该馆办公室负责人称“他们一律不接受媒体的采访”。后经咨询国家文物局考古处,该处称并没有对上述项目作出审批。
考古队长的建议
“文物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如果开发建设与文物保护相冲突,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新建的高士南路应该为文物保护让路。”为此,有市民提出,既然宜春发掘出了如此重要的古城墙遗址,高士南路工程就该为此改道,建在遗址上的建筑也须拆迁。
二三里资讯从各渠道源得到的答案是:“高士南路改道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据宜春市2020年12月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称,宜春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兵兴在回答记者若干问题提问时,特别就市民关心的“涉及遗址的高士南路施工进度”情况作了简要回复,即“高士南路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0%,有50米左右因涉及古城墙暂停施工,待问题解决后争取2021年春节前通车。”
不少市民从这条新闻可以看出,宜春市政府对这条城市主干道的修通决心,并没有打算按照相关法律要求为遗址保护让路的意思。但对于遗址上的建筑处理,宜春市博物馆郭姓负责人再三对二三里资讯强调,随着往后的考古发掘,而如果遗址上发现建筑,那肯定要搬迁,恢复原貌。
为此,又有专家、市民提出建议,现在要关注的问题是修路的规划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政府是否可以建立一个既可以修路又可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政策。
“但是从目前发掘情况来看,整个宜春古城墙南门遗址约有800米长,高士南路的修建对文化遗址的破坏,实际上是破坏了一个历史阶段的文化记忆。同时,由于公路的规划建设早已开始,如果重新调整或者推倒重来损失将会很大。”李教授说,“到底是工程重要,还是历史、文物重要?地下文物是一座城市的文脉,破坏了,一个阶段的历史就被挖断了,信息丢失了,就再也找不回来,拿多少钱也买不回来。我希望政府能够统筹考虑,调整一些道路的规划来对宜春古城墙遗址进行全面的保护。”
不过,此次联合考古队领队肖志标却提出了一个即符合市民,又能达到《文物保护法》要求的解决方案。肖志标认为,宜春古城墙遗址可能是全国现存最完整、最雄伟的唐代城墙,作为宜春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之一,考古价值巨大。同时,它真实反映了宜春一千多年的城市发展脉络,为探讨唐宋以来州府城制、城墙建筑史、城市发展史及古今重叠型城市研究提供了宝贵案例,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学和展示价值。“建议将这一考古新发现,列入此前宜春市启动的袁州古城文化复兴项目规划进行保护。”
据了解,袁州古城文化复兴项目是重塑宜春文化内核的关键所在,将恢复古城墙、秀江浮桥、吊脚楼、打造大坪巷、芦祝巷、王子巷等历史文化街区和灵泉池公园、生箭道广场等。该项目于 2017 年 9 月上旬完成现状调研和资料收集整理,经多次沟通与方案深化后,分别于 2018 年5月29日及 2018 年 6 月 24 日通过规委会及专家评审会审查。目前,该项目已经按计划逐个进行开工建设,而高士南路的修建仅是其中的一个小项目。
肖志标的建议引起了宜春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据报道,2月26日,宜春市委书记于秀明、市长严允实地考察了宜春古城墙遗址,详细了解遗址发掘情况和保护现状,并听取了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于秀明称,古城墙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遗址作为文化遗址公园来打造与袁州古城复兴项目紧密结合起来,与打造中心城区新的旅游亮点结合起来,尽快组织开展保护利用、规划设计、宣传解读等工作助推宜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当务之急要积极争取上级文物部门支持,进一步深入考古发掘研究,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和研究团队对古城墙遗址价值进行权威认定,给关注古城墙遗址的社会各界一个权威的回应。
有消息说,目前宜春市文物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落实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指示,开始制订详细的规划实施方案,预计在随后的宜春古城墙遗址进一步发掘前拿出一个可行性方案并实施。

现在致电 0731-6554677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