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览城市文化遗产的前世今生

编辑:admin 日期:2023-04-19 15:33:48 / 人气:

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在明故宫遗址公园举办南京2023年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变革中的文化遗产”主题展览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作为六朝古都,南京古迹遗址繁多,随着千年文都在历史地理环境中变迁的轨迹,城市文化遗产有着怎样的变化?这场展览一一揭秘。
2000多年前 建业都城“周二十里一十九步”
孙吴都建业图、南朝都建康图、东晋都建康图、石头城与六朝京师城的关系图……在展览现场,观众可以看到2000多年前,金陵城山川水系分布以及城市布局。
建康(孙吴称建业,今南京)是六朝时期南方政权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孙吴的建业城,由都城和宫城组成。工作人员介绍,都城“周二十里一十九步”,即每边长约五里,为不规则方形。宫城由太初宫、昭明宫、南宫、苑城与西苑等组成,位于建业都城的中间偏北。建业都城对宫城、宫苑、官署、市场、居住等不同的功能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区分,其中居民区主要分布在城南地区,如秦淮河以南的长干里一带。建业都城奠定了东晋、南朝建康都城的规模与格局。
西晋建兴五年(317),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沿用孙吴旧城为都城。东晋后期,苏峻作乱,建康宫城遭兵火焚烧被毁。叛乱平定后,晋成帝在吴苑城的基础上建造建康宫,又名台城。宫城周长八里,约为3500米,规模远大于孙吴宫城,但华丽精巧不及。南朝梁武帝在位时为六朝的鼎盛时期,当时建康城西到石头城,东到倪塘,南到石子岗,北过蒋山,东南西北的范围各有四十里,城市居民有二十八万余户约百万余人。
据工作人员介绍,六朝时期的建康城,除宫城、都城,在其外围还先后建有众多的城池,以固城防。其中,石头城位置显要,是建康都城外规模最大、最为重要的城池。石头城作为都城门户,除发挥军事作用外,还成为水陆交通的枢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要津,在南京城市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如今,石头城遗址位于今南京城西清凉山一带。
解读南京城墙“前世今生”
展览中,南京城墙的“前世今生”通过图文方式一一向观众展示。
明代南京城拥有宫城、皇城、京城及外郭四重城垣结构。宫城坐北朝南,呈长方形,位于南京城的东侧。宫城分为外朝三殿(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内廷三宫(乾清宫、省躬殿、坤宁宫)和左右六宫三部分。宫城所有建筑左右对称,体现出“左辅右弼”“文东武西”的布局思想。宫城四周有护城河环绕。目前存有午门、东华门、内五龙桥及部分地上建筑基址等。皇城围绕在宫城之外,是朝廷机构和太庙、社稷坛等国家宗庙祭祀的所在地。皇城坐北朝南,平面呈“凸”字形,其外有护城河环绕。目前存有西安门和护城河上的玄津桥。京城,是城市的主要防御工事。京城城门有十三座,目前存有聚宝门(今中华门)、石城门、神策门、清凉门四座明代城门。外郭是明代四重城垣的最外圈,因朱元璋需要进一步扩大京城(今南京老城)的军事防御范围而建。外郭城垣规模宏大,周长约60公里,郭内面积约230平方公里,使得南京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目前,外郭18座城门均不存,墙基残存约30公里,作为环城公路路基而使用。
南京城墙如今和南京人的生活早已密不可分。南京城墙全面推进城墙本体保护修缮,实现25公里城墙顶面贯通。近年来,南京城墙还开展了南京城墙武定门段部分墙体维修工程、南京城墙小桃园段抢险加固工程、南京城墙内部人防工事结构检测及安全评估项目、南京城墙监测预警平台项目、南京城墙东水关至武定门段修缮项目等多个保护修缮工程,编制完成《南京城墙保护与修缮技术导则》,实现了城墙全面、科学化、系统化保护。2016年起,南京城墙依托“南京古都城墙保护基金会”向民间征集散落城砖和相关线索。至今已通过各类途径回收南京城墙墙砖约35万块。
“明代第一陵”焕发新光彩
明孝陵也是南京不得不提的文化遗产。作为“明代第一陵”的南京明孝陵,开创了明清帝王陵寝制度的先河,在中国帝王陵寝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的地位。展览中可以看到,2003年7月,南京明孝陵及明功臣墓作为“明清皇家陵寝”扩展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2月,明孝陵神道中的翁仲路段实行禁车封闭管理,结束了明孝陵神道作为一条贯穿核心景区交通要道的历史。2007年,根据考古发掘,棂星门复建工程和内红门保护修缮工程实施完成;2008年,大金门至神功圣德碑亭空中人行栈桥钢构的安装成功,实现了明孝陵明清时期两组建筑空间的对接;2012年5月-2013年6月,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亭保护修缮工程实施完成。
徐达、李文忠墓园是保存较为完好的两座明功臣墓。2014年至2020年,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对两个墓园实施了文物修缮与环境整治工程,在充分保护现状遗存的基础之上,进行最少干预为原则的景观环境优化。历时6年,徐达、李文忠墓园环境整治工程于2020年9月竣工并顺利通过江苏省文物局组织的验收,为我国南方地区类似古墓葬遗址原址保护、展示起到了示范作用。

现在致电 0731-6554677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